稳油、加电、谋出海。
2025年1月10日,吴迎凯在新年媒体恳谈会上抛出的“7字”战略,吹响了一汽-大众反攻的号角。
不久前,一汽-大众全新管理层刚刚集结完毕,中国一汽副总经理陈彬“高配”兼任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一职;吴迎凯任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凤刚任一汽奥迪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执行副总经理。
此刻,正是昔日中国体量最大的合资车企——一汽-大众最为紧迫的时刻。全新管理层,需要应对销量下滑、市场竞争加剧、经销商退网以及新能源转型等一系列挑战,同时还要满足一汽集团对于一汽-大众实现逆势增长和利润贡献的期望。
“船大难掉头”是所有合资企业正在面临的挑战,一汽-大众首当其冲。然而,面对挑战,一汽-大众迎难而上。“我可以告诉大家,在这个时间点,一汽-大众这艘大船,已经调好头了。从2025年开始,我们将陆续加速启航,驶向更美好的目的地。”吴迎凯强调。
经销商关心三个问题
作为最早发展汽车4S店的合资企业,一汽-大众与经销商投资人在30多年共同发展中已经形成互信共赢的密切伙伴关系,一汽-大众将经销商视作品牌网络渠道的价值链财富发,经销商也愿意信任并跟随厂商政策前行。
然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汽-大众的经销渠道也出现“暴雷”现象。2024年,一汽奥迪面临经销商退网风波,“退网”事件频发,部分经销商直接转投理想和问界。2025年价格战大概率持续,经销商或将承受更大的压力。
到底如何稳住渠道,是一汽-大众新管理层最为棘手的挑战。对此,吴迎凯10日表示:“渠道稳定是一汽-大众最重要且第一位的事情。多家品牌渠道暴雷,品牌问题和经销商集团自身各不相同。对于我们来说,一汽-大众要精准识别、积极帮扶。能够帮助经销集团化解这种经营风险和联合金融机构的,我们责无旁贷。”
“经销商一定是我们主机厂非常重要的客户和合作伙伴。车主是我们的用户,经销商也是我们的用户。” 1月10日,李凤刚在媒体恳谈会上同时表示。
2025年1月6日,一汽-大众召开了一年一度的经销商大会,据了解这次经销商大会参与人数达到近5年来最多。
值得注意的是,一汽集团副总经理、一汽-大众新任总经理陈彬亲自参会,而在参加大会之前,他已经走访了30多家经销商集团,深入前线了解了经销商的经营情况。
“陈彬总强调利他主义,产业利他就是其中之一。践行产业利他,一汽-大众就要维护好汽车厂商上下游整个供应链、经销商的稳健经营。”1月10日,吴迎凯强调。
对此,智库君也调研了多位一汽-大众旗下大众和奥迪品牌的经销商,他们对于以陈彬为首的管理团队务实的风格表示欢迎。
据了解,一汽-大众管理团队给出的商务政策也趋于务实,“区域前移,授权加大,施策更灵活;新媒体营销;保客营销;制定三大红线:区域管理提升运营质量、飞车严格管理、大客户资源车甄别。另外,计划灵活扩网,因为渠道代表销售能力。”一位经销商投资人告诉智库君。
此外,经销商投资人普遍关心三个核心问题如下:1、产品力,外观和内饰的时尚性、智舱和智驾的水平;2、产品积极定价,避免倒挂严重;3、经销商盈利问题,避免生存艰难,导致退网或改网华为等新势力品牌现象大量出现。
谈及对于一汽-大众旗下三个品牌的信心,经销商投资人也比较有共识,“还要看落地,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毕竟当下日子艰难、一汽-大众需要改变。”
反攻集结号
“2024年下半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新能源占比超过50%。在此基础上,行业‘极度内卷’以及行业整体‘增量不增收’,对于燃油车为主的合资企业来讲,压力巨大,但一汽-大众还是取得了非常良好的业绩。”1月10日,吴迎凯在新年媒体恳谈会上指出。
据一汽-大众公布的2024年经营数据,全年累计完成终端销售整车1,659,107辆(含奥迪进口车),成为行业内唯一一家销量突破160万辆的合资企业,保持了国内合资车企销量第一和国内燃油车市场销量第一。
据介绍,一汽-大众在2025年将全面开启商品突破之路。未来20个月,一汽-大众三大品牌将在“油电共进”、“油电双智”策略的基础上,推出19款新车型,“油、电、混”多路线并存。
其中,大众品牌的商品阵容将全面升级,将陆续投放7款重磅车型。大众月月推新车,同时多款主力车型上新不退老,家族月销都有机会达到2万以上,冲击细分市场第一。
奥迪品牌也将历史性地推出全新奥迪A5L等5款全新商品,不仅做到了油电双智,更做到了软硬兼备。
“今年凭借全新的产品矩阵,我们将依托全新的PPC+PPE平台,推出多款重磅车型,包括全新奥迪A5L、全新奥迪Q5L、全新奥迪Q6L e-tron,Q6L e-tron Sportback以及全新奥迪A6L e-tron。”一汽奥迪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安德楷透露。
此外,捷达品牌作为一汽-大众发展自主能力的阵地,“第二增长曲线”,VA7已经开始预售,VS8也将在今年下半年上市,还将陆续推出5款新能源商品,彻底告别无电车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一汽-大众主导研发的J01新能源整车项目,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全自研的混动中心,在双擎变速箱、1.5L混动专用发动机、Nie60电池等核心技术上均有突破,已经被定位为大众集团中国区混动能力中心。
“我们的混动专用发动机,通过高效燃烧技术和低摩擦的技术,现在热效率目前可测得是达到47%。”吴迎凯透露。
据了解,一汽-大众每年超过百亿资金规模投入电动化转型,包括全新的电动车平台,以及CEA电子电气架构。“这个电子电气架构是我们和大众集团全新的研发,应该是和特斯拉是一个水平的。现在基本上实现了车内控制单元数量大幅减少,至少30%以上;目前的成本和业内普通的电子电气架构比,成本优化40%;而且研发速度提升30%,它可以实现更高阶L2++级自动驾驶,也可以实现3.0AI的智能座舱,包括AI大模型应用,这个算力都足够支撑。”吴迎凯介绍。
芯片方面,一汽-大众实现了4纳米芯片制程。“当然我们现在还在研发新一代的,这个CEA2.0的电子电气架构,对于未来我们也做了技术储备。”吴迎凯表示。
智能驾驶和智能网联,一汽-大众通过和优秀的供应商合作,实现能力提升。“现在一汽-大众基本上每年新进入的供应商在30-40家,以头部智能化供应商为主,比如立讯精密、美的威灵、以及地平线。我们现在和地平线已经合作了J6芯片。”吴迎凯强调。
2025年,一汽-大众将成为国内首家实现累计产销3000万辆的乘用车企业;奥迪品牌也将突破1000万辆销量;同时捷达品牌和大众品牌将加快出海步伐;
据了解,捷达品牌和大众品牌目前正快速推进商品认证和网络拓展,加快出口步伐。捷达品牌将以乌兹别克斯坦为起点,陆续扩展。
显然,合资企业现在面临三座“大山”,一是市场空间被挤压,二是转型升级偏慢,三是商品推出速度和商品的竞争力还有提升空间。
“在红海当中,我们需要寻找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吴迎凯最后表示,“一汽-大众在2025年的销售目标相对来说比较稳健,内部定的目标是不低于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