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汽车在管理层面上迎来了一次重要的人事变动,此次调整波及了包括汽车部副总裁于立国、汽车部副总裁黄振宇在内的多位高层管理者。在这次人事布局中,于立国将接手智能制造部、工厂以及体系运营部的日常管理,他的工作将直接对集团首席执行官、汽车部总裁雷军进行汇报。而黄振宇,则继续身兼供应链部与质量部的总经理职务,同样向雷军汇报工作。
于立国
这位80后的年轻才俊,在2012年以北京理工大学工学博士的身份毕业,并顺利获得了高级工程师的职称。自踏入职业生涯以来,他的路径相对清晰明了。甫一毕业,他就加入了北汽集团,先后担任过战略规划部部长、北汽新能源执行副总经理以及极狐事业部总裁等职务。在北汽的日子里,他不仅在极狐产品的研发、制造、营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还亲自参与了极狐与华为、麦格纳两大巨头的合作谈判与执行。然而,他的北汽生涯却因一次意外事件而提前画上句号。2021年3月,于立国在极狐APP上发表了不当言论,引发了一场车主与车企高管之间的激烈争执。尽管他事后迅速发布了道歉声明,但这一事件仍给极狐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并最终导致他离开了北汽。
2021年下半年,于立国加入了小米汽车,起初在综合管理部任职。仅仅数月之后,他就被雷军提拔为汽车部副总裁,并被赋予“造车政委”的重任。同年8月,他的职责再次扩大,兼任小米汽车产品部总经理,负责小米汽车产品的定义与产品线管理。雷军对于立国的赏识,主要源于他在融合北汽与华为、麦格纳两大合作伙伴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卓越能力和丰富经验,尽管他的过往也曾伴随着一些争议。
与于立国一同加入小米汽车的还有黄振宇,这位从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麦格纳挖来的高管,曾任麦格纳中国区副总裁,并在北汽新能源与麦格纳的合资合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的到来无疑为小米汽车注入了更多的专业力量。
在产品部门,小米汽车也迎来了新的面孔——于锴。他被任命为产品部总经理,将肩负起推动小米汽车产品创新与研发的重任,同样直接向雷军汇报工作。此外,智能座舱与App部门也迎来了新任总经理刘黎,他将负责智能座舱系统的开发与优化,以及App用户体验的提升工作,同样直接对雷军负责。
雷军对于小米汽车的未来充满信心,他预计今年小米汽车将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此次人事调整,无疑是为了冲刺更高的产能目标而做出的努力。过去一年,小米SU7正式上市,仅用9个月的时间就售出了13.5万辆。在2025年新年的第一个月,小米SU7更是以22897辆的销量夺得了新势力车型销量榜的冠军。对于小米汽车而言,当前最大的挑战并非订单量,而是产能问题。1月的销量达到了2.2万辆,但这已经是月产能的极限了,目前SU7的订单已经排到了半年后。
造车新势力们由于成立时间较晚,往往缺乏足够的时间来培养大量的高级人才。因此,向其他车企挖人成为了他们快速建立团队的最优方案。小米造车的速度之快,足以证明这种下成本挖人的策略是成功的捷径。依靠大量的技术人才,小米汽车能够迅速提升企业的实力。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