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特斯拉的全球销量出现了十年来的首次同比下滑。在过去的一年里,这家美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共交付了约178.9万辆新车。尽管在第四季度采取了多种措施,销量达到了45.9万辆,产量也达到了49.5万辆,创下了年度新高,但仍未能弥补之前的损失。面对这样的结果,可以说:“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快速增长后,特斯拉再次陷入了困境。”
更令人担忧的是,根据其2024年财报,净利润和毛利率的双双下滑,也表明这家美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盈利能力正在急剧下降。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特斯拉都没有太多好消息。
展望2025年,特斯拉设定了最新的销量目标,希望实现环比增长20%-30%。简单计算,至少需要销售近215万辆新车。相比过去的激进目标,这一目标显得相对保守。背后的原因不难理解:一方面,全球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特斯拉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公司仍处于调整和转型阶段,全面发挥其潜力还需要时间。
以中国市场为例,特斯拉在年初的50多天内迅速推出了焕新版Model Y,并为焕新版Model 3提供了“五年免息”优惠。这种推新与促销并行的策略,无疑表明其在订单方面面临着巨大压力。
特斯拉深知:“如果不能保住这一战略地位至关重要的市场,全年的最终表现将岌岌可危。”
值得欣慰的是,根据1月和2月的销售数据,特斯拉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尽管受到春节假期的影响,中国消费者仍然愿意为焕新版Model Y和Model 3买单。
然而,特斯拉在其他市场却遇到了真正的“大麻烦”。在美国本土,1月份的新车注册量仅为4.8万辆,同比下降10.8%。在传统电动车市场加州,特斯拉的注册量同比下降了12%。
讽刺的是,其他主要竞争对手的销量却在增长。在欧盟地区,特斯拉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根据相关统计,1月份德国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了50%,但特斯拉的销量却暴跌了59%,市场份额从14%下降至4%。
在法国,特斯拉1月份的新车注册量仅为1,141辆,同比暴跌63%,创下了自2022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在北欧市场,特斯拉的销量也大幅下滑。1月份,挪威的特斯拉新车注册量为689辆,同比下降38%;瑞典的注册量为405辆,同比下降44%。在英国、葡萄牙、丹麦、荷兰和西班牙等国家,特斯拉的销量也出现了18%至75%不等的下滑。
总体来看,特斯拉在全球市场几乎“全线溃败”。
造成这种低迷表现的表层原因,无疑是欧洲消费者购买力的下降。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能源危机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冲击使得消费者更加谨慎,不愿意再大手笔消费。
然而,更深层次的原因与特斯拉的“掌舵者”马斯克有关。不久前,马斯克被特朗普任命为“马部长”,并在美国联邦政府内部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据最新消息,马斯克甚至要求所有员工解释过去七天的工作内容,否则将面临解雇。换句话说,“周报”制度也被引入到了美国。
然而,马斯克的涉政行为并未给特斯拉带来正面影响。尤其是在欧洲,马斯克对当地政治的频繁干预,严重影响了特斯拉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许多欧洲消费者认为“马斯克对他们的国家一无所知,应该远离他们的政治。”更有民意调查显示,约60%的潜在客户表示,马斯克的个人声誉和不当行为是他们拒绝购买特斯拉的主要原因。
情况就是如此。
从马斯克目前的状态来看,他似乎更专注于政治仕途。至于特斯拉何时能够摆脱困境、迎来第二增长曲线,似乎并不是他当前的首要任务。
基于这样的背景,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凭借其深厚的根基或许还能有所作为,但在欧洲和美国市场,今年的前景似乎并不乐观。
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过度倾斜于一方面,必然会导致另一方面的疏忽。
“马部长”忙于政治,“马老板”自然会有所疏忽。
最近还有一种有趣的观点认为,“马斯克之所以押注特朗普并涉足政治,是为了高效地扫除阻碍他掌控包括特斯拉在内的所有公司的障碍。接受任命本身就是一场豪赌,赢了将享受更多红利,输了则可能坠入深渊。”
因此,短期内,特斯拉重回高增长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长期来看,最终的成败将取决于“马部长”能否逆风翻盘,以及他是否会自食其果。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上周,马斯克与特朗普在进军印度市场并建厂一事上出现了罕见的分歧。这似乎暗示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马斯克的政治生涯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性,特斯拉的未来同样充满变数。无论如何,2025年销量同比增长20%-30%的目标似乎并不容易实现。
目前来看,欧洲市场崩盘,美国市场遇冷,仅剩中国市场还尚存一丝光明,一切将在年底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