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快讯

吉利是否符合段永平“敢重仓”的标准?

来源 : 有车智联
发表 :  2025-03-06 09:44:39

近半年来,汽车智能化领域的风云变幻,简直如同被AI掀起了一场革命性的风暴!李想公然宣称,理想公司不再局限于造车,而是要转型为一家AI驱动的科技公司;而比亚迪的掌门人王传福,也高调宣布,智能驾驶将成为比亚迪赋予每一位民众的专属特权。然而,在这场智能化浪潮中,吉利汽车集团的掌舵人淦家悦却持有独到的见解:他坚信,汽车行业正步入一个亟待AI全面重塑的新纪元。就在近日,吉利举办了盛大的AI战略发布会,会后,业内外人士纷纷将吉利与同行的产品蓝图进行对比分析,试图在这场智能化战略指引下,捕捉到企业战术调整的蛛丝马迹。

image.png

在那场引人瞩目的发布会上,淦家悦详尽阐述了吉利的AI战略,透露出几个至关重要的核心理念:首先,吉利所追求的全域整合,其范畴远远超越了简单的生态整合。吉利对AI技术的认知,是深刻而内化的,它从不盲目追随外界的潮流,而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其次,吉利深知,要实现从智能工具向智慧生命体的跨越,必须在底层架构(即算法模型)、算力储备(依托万卡级计算集群)以及大数据闭环(涵盖750万智能终端、累积百亿行驶里程的数据)方面打下坚实基础。再者,吉利提出的5级智能驾驶平等化理念,并非基于技术细节的堆砌或产品价格的划分,而是依据实际场景与市场需求,灵活调配算力资源,旨在以用户需求为核心,重塑AI时代的产品体系,确保吉利的每一个生态环节都能为汽车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image.png

有人评价,淦家悦所描绘的吉利AI蓝图,在当前企业纷纷布局AI的浪潮中,显得尤为扑朔迷离。吉利以体系化布局为基石,以技术重构为灵魂,以安全为首要前提,不急于配置堆砌,而是先构建生态优势。它正围绕“算法、算力、数据”三大核心要素,力图打造出一个闭环生态系统,进而构筑起难以逾越的竞争优势壁垒。

图片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者情绪主导购买决策,对应用体验的要求日益挑剔,市场供需错配现象频发。人们不禁要问,吉利的这种战略部署,是否会让其在行动速度上有所减缓?面对全球一体化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吉利是否会被认为是大而不精?然而,在汽车行业与数码行业早已摒弃“慢工出细活”逻辑的今天,资本界却始终坚守“决策虽缓,眼光长远”的信念。“中国巴菲特”段永平,正是这一长期主义哲学的忠实拥趸。他曾言:“优秀的赛道自然孕育出色的商业模式,但若只想着做些微不足道的差异化,那便是思维僵化。”在前不久的一次校友对话中,段永平不仅表达了自己对AI领域的困惑,还分享了对新事物成功转化的见解:创新之时,首要任务是清晰地向世人展示其本质,这一过程的难度,远超于将成熟产品做到极致。后续的推进工作,相对而言要简单许多。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做正确的事都应由内而外,与时间同行。吉利的AI转型之路,与段永平的投资与行事哲学不谋而合。

图片

作为吉利汽车规模化业务的首要负责人,淦家悦给业界的印象始终是务实且充满激情。面对外界对其企业规模与产品迭代速度的种种试探与挑衅,他总能保持冷静,将注意力集中于吉利的发展路径是否与中国汽车行业的整体趋势相契合。从四年前首次提出AI汽车概念起,淦家悦就希望吉利能在AI领域深耕细作,成为发展标准的制定者,而非仅仅参与一场零和博弈。

因此,在AI转型的道路上,吉利主要聚焦于三大核心任务:一是完善5级智能驾驶标准,率先实现“智能驾驶”与“安全”的双重平等化。其中,H1级配备10个摄像头与5个毫米波雷达(10V5R),旨在统一数据采集,优化算法模型;H3级则升级至11个摄像头与3个毫米波雷达(11V3R),满足高速与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需求;H3与H7级更是部署了端到端技术,实现全场景下的D2D(车位到车位)自动驾驶;而H9级则凭借超千T级的强大算力,实现了全冗余、全备份,为L3级自动驾驶的平稳过渡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构建资本生态,与产业生态实现无缝对接。吉利将AI算力资源与技术研发与产业资本深度融合,将现有的智能驾驶资产打包整合,通过平台化运作,换取资源与趋势的同步升级。三是将大算力、大算法、大数据视为宝贵资源,将安全作为最高标准,从动力、底盘、智能驾驶、座舱等核心领域逐步向研发、生产、售后等全链条渗透。吉利正以中国的复杂交通场景为样本,致力于接近并超越特斯拉的FSD系统。这一战略布局,不仅与段永平所倡导的“独立思考,不盲目跟风”理念高度契合,也与他鼓励被投企业“专注于长期创造价值,而非追逐短期热点”的思想不谋而合。

图片

在当今的汽车行业中,众多企业迫于成本、竞争与规模的压力,往往将AI简化为一种个性化配置的工具或营销噱头。尤其是在AI技术有望取代雷达方案,从而在保持功能与场景规则不变的前提下,实现算力减少、成本降低(至少2万元)的趋势下,AI更是成为了某些企业逃避创新的借口。然而,淦家悦却坚持认为,AI应当对汽车行业产生真正的变革与创造作用。吉利所追求的,是长期价值的探索与实践,是将技术与硬件深度融合后,以AI作为连接点,而非仅仅追求短期内的功能堆砌或硬件升级。

图片

在与公众的交流中,淦家悦反复强调:吉利始终将基础建设视为首要任务,只有根基稳固,技术才能拥有足够的深度与广度。他进一步指出,无论是四年前的智能汽车时代,还是如今的AI+汽车时代,如果企业仅仅满足于功能的堆砌与硬件的升级,而忽视了从底层基础做起的重要性,那么智能驾驶与智能科技将永远只能是少数人的奢侈品。即便拥有海量数据,也会因为缺乏有效的处理与应用能力而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截至目前,吉利累计销售车辆已超过1500万辆,其中搭载L2及以上级别辅助驾驶系统的车辆占比高达半数以上,智能驾驶行驶里程更是突破了100亿公里大关。这一数据,已经远远超过了比亚迪的440万辆记录。

图片

相比之下, 段永平对汽车行业的悲观情绪尤为浓烈,他认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差异微不足道,甚至这种同质化竞争也让他对智能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产生了差异化不足和分散化的担忧。这位习惯于在坚固壁垒中寻找安全感的投资者,或许只有当一家企业展现出构建核心竞争优势的决心时,才能真正赢得他的青睐。他秉持着“先本后末”的商业智慧,从根源问题出发,再审视表面的增长。这位被誉为“段菲特”的投资大家,其穿透岁月的商业洞察力,早在二十年前就已显露无遗。如今,他的预言与《台州宣言》后的吉利不谋而合,吉利从战略布局到人才培育的深度调整,使得新能源产品业绩飙升,全年增速超过50%。并且,吉利还设定了面向200万全年持续增长的新目标,“百万银河品牌”将成为其加速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指引。

图片

面对AI时代的挑战,吉利如何实现“大而强”的目标?段永平抛出的“道”之疑惑,吉利由淦家代表给出了“术”之解答。尽管汽车行业这一艰辛领域比人们想象的更为残酷,但对于一个既能兼顾短期业绩又能着眼长期战略的品牌来说,它依然是一个极具价值的投资选择。正如段永平常言:“缺钱时人皆求速富,然速富岂易得?”然而,急功近利不可取,脚踏实地才是正道。吉利选择与时间同行,这份坚持也值得段永平深思。

责任编辑 : 宋姗姗

网友留言

登录  |   注册
无标题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