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一汽奥迪以5.6万辆销量成为国产豪华燃油车市场第一,这份逆势上扬的成绩单背后,深藏着一个百年品牌对豪华本质的坚守。一汽奥迪这个始终坚守“奥迪全球标准”,以全球领先水准的生产标准、质保体系、严苛测试的企业,只为给用户提供高品质豪华座驾。以百年技术打造坚固车身,保障行车安全。
豪华不是堆料 奥迪全球标准的保障
豪华,是一种对品质的极致追求,是在每一个细节上都精雕细琢,豪华车是对操控、舒适、安全、空间、车身一致性、静音乃至售后服务等方面极致的要求。在这个只要车上装满“冰箱彩电大沙发”等舒适配置,就标榜豪华车的语境下,在一些新晋者宣称是“50万,100万,甚至500万以内最好的SUV”的忽悠声中,当OTA、NOA等不明觉厉的英文缩写被消费者以为是先进功能的时代。过度的不负责的宣传统统是“看得见的地方”堆满配置,“看不见的地方”偷工减料。很多消费者眼里舒适性是最容易感知的,而那些看不见的地方,比如说操控,比如说品控,比如说制造工艺等,渐渐被忽略。媒体的客观报道比不过各种各样“千人众测”,OTA持续升级,做到了无地图NOA等抓眼球的花样策划来的有冲击性,老牌的车企也渐渐被夺走了话筒。作为国内最早合资的豪华品牌,一汽奥迪也不例外,自身的体系化优势,百年来积累的造车经验,不知道如何讲述。
如今一汽奥迪也在反思,我们看到奥迪中国市场的传播方式也在彻底颠覆。过去,人们只是看到奥迪很好,但太保守,如今奥迪要讲出来,必须把无数个造车细节讲透,从智能架构到冲压精度,从测试验证到驾驶体验,让消费者真正理解豪华的价值。
奥迪要做的一是把这些故事讲出来,二是让消费者看得懂。让更多人知道,豪华不是堆料,不是冰箱彩电大沙发,而是各种真实的细节和坚守,同时奥迪还会有全球最严谨的标准去衡量。
一汽奥迪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执行副总经理 李凤刚
一汽奥迪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李凤刚不仅说到,还要做到,选择将研发测试环节最真实的一面展示给消费者。从去年7月到现在,李凤刚不间断地更新了50条视频,其中有关奥迪品质和安全的视频超过了一半。不仅有整车碰撞,测试等传递着奥迪的安全核心,还有到小小细节设计如何为用户安全保驾护航。
在汽车市场越来越卷的环境下,安全经常被忽视,消费者当然可以默认买到的车都是安全合格的,但任何安全都有边界,哪家车企提供的安全保障更严苛,在危险到来的时候安全冗余更大,或许只能通过时间来考验。笔者曾经打到一台专车,和师傅聊天,他谈到以前开修车公司,当问到什么车最好开的时候,他说如果中彩票,一定买A8,这是因为他看到很多车事故后情况总结出来的。可以说安全是行业红线,更是奥迪的造车底线。用最官方的话说就是一汽奥迪始终坚守“奥迪全球标准”,以全球领先水准的生产标准、质保体系、严苛测试,为用户提供高品质豪华座驾!
一汽奥迪工厂 无数细节的打磨
安全不是纸上谈兵,更不是配置的堆砌,而是对无数细节的打磨,是对每个制作细节的精益求精。走进奥迪工厂,每一道工序,都承载着奥迪对品质的坚守与对创新的追求。
一辆车的灵魂,从冲压开始。冲压,作为汽车制造四大工艺的首要步骤,就像是月饼制作中的模具压制。当面团揉好,模具将其塑造成我们熟悉的形状。
冲压工艺:6 > 4|六序冲压,精雕细琢1个2100吨+5个1200吨的六序组合提供了更多工序,能够更加精致地控制尺寸的精度和零件的稳定性,有利于更精美、更复杂的车身造型设计。双面镀锌,颜值的双层防护,表面覆盖件大范围使用标准和质量高于业内同行的高防腐性能的双面镀锌钢板,保障车身在各类恶劣环境下的使用。
焊接工艺:100%|焊接高自动化,1123台KUKA机器人,实现5-6千余点自动焊装,焊接工艺100%自动化,焊接质量更高。10|热成型钢,金刚铠甲,整车增加热成型钢应用率,1平方厘米承受10吨以上的压力,托起一头成年大象。30%|激光焊接,精准无瑕,激光焊接焊接强度提高30%,可以很好的保证整车的刚度,车身焊接尺寸更精准,更加美观。
涂装工艺:3+12|3年不生锈,12年不锈穿,利用独有的喷涂、底盘装甲、空腔灌蜡三种技术,保证整车3年不生锈,12年不锈穿。面漆采用104台机器人,100%自动化喷涂,使用机器人自动检测漆膜厚度,提供给用户防腐、美观的漆面体验。水性垫片,降噪舒适提升。减振降噪,可以给客户提供更舒适、更环保的舱内环境。
奥迪特检测:0|用户视角检测,0瑕疵媲美百万级神颜,对车身1500多个点进行用户角度的评审,检测标准适用于保时捷、兰博基尼等。
总装工艺:1|底盘结合,精准稳当,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整体式底盘结合方式,全套动力总成与车身1次结合完成;采用TIMS拧紧网络系统,能够自动获取螺栓拧紧任务,监控整个拧紧过程,数据自动储存,同时拧紧结果上传至FIS系统并保存15年,实现拧紧结果可追溯,底盘装得准,车才跑得稳。发泡工艺,仿佛置身羽绒被般静谧舒适,在A柱C柱注入发泡材料,并且车门密封条采用粘接形式,有效降低车辆噪音和震动,提高舒适度。
质保试验: 350000|远超行业标准的疲劳测试,同级别最优德系底盘素养。悬挂弹簧历经超35万次的疲劳测试,以及行业盐雾测试,远超行业质量标准。以用户视角测评:总里程相当于普通用户行驶480万公里的全面道路测试、大气暴晒、抗腐蚀检测……质保全程伴随。100320|整车生命周期保障,当车辆车速为0Km/h, 对转向机进行100320次停车测试,保障15年30万公里车辆生命周期内,转向系统功能可靠。
整个工艺标准:与全球制造品质一致,高于中国标准。冲压工艺:专业人员检测,尺寸精度±0.3mm、激光焊精度±0.2mm,领先行业。涂胶工艺:涂胶检测系统确保产品100%合格,检测精度达正负0.2mm。在线检测:应用高精度的检测镜头,与智能化的检测算法,检测的精确值可以达到0.05毫米。
不仅是车身的安全,一汽奥迪也为新能源电芯打造了坚实的结构防护,比如Q6L e-tron电芯之间塞陶瓷片(相当于给每个电芯修防火隔离带)。而且即便有意外发生,定向爆破设计防爆阀朝下开,芯内部热量及压力向电池底部倾泻,1100℃高温自动熔穿泄压槽避免因压力过大,电池包爆炸起火。同时热量排放的方向是非驾驶舱方向。
全生命周期保驾护航
如今有许多人,进入了一个不该有的误区,是把“汽车创新”当成“数码创新”。一味追求升级迭代的速度,可是这俩者在根本上有着质的不同。相机出现了功能Bug,大不了影响拍照,再可能一个升级包就解决了问题,但车上,一个错误的反馈、一个延迟的感知,可能就是一场事故。所以车企的创新更要严谨,更要有无数的测试,无数的标准,让产品无数的实验依旧保持稳定之后,才可以交付的用户的手中。让用户使用1年甚至10年都有着一样的使用体验。为什么奥迪车的品质不仅在于新车的表现,更能全生命周期内车辆始终保持在一个很好的状态。一汽奥迪在产品交付前做了无数的测试和实验,
1、测试篇:自虐式验证
在占地3.2万平方米的碰撞中心,价值2亿元的试验设备正进行着超越行业标准的安全验证。这里不仅完整覆盖C-NCAP、C-IASI标准规定的所有碰撞和翻滚试验,还有大量国标和行业标准没有要求的奥迪标准碰撞试验,在上市之前它们往往要进行高达100次的碰撞实验,耗费40余台碰撞实验车。
在一汽-大众试验场,一汽奥迪的任何一款车型投放市场前,进行道路耐久强化试验以及道路耐久交变试验,耐久强化试验区1:1复制德国大众埃拉试验场EVP试验区,按照大众集团全球标准,“浓缩”了世界上最恶劣的16种特殊路面,总长度2.4km,包含铁饼路、比利时路、坑洼路、泥浆池、盐水池等,更多考量的是整车底盘强度和车身的刚度,一汽奥迪的车型需要在10周完成8000公里的测试,等效用户工况行驶30万公里。
耐久交变试验区总试验里程30公里,包括6条综合试验路,总计28种特殊试验模块,包括劣质高速路、粗糙沥青路、盐水池、碎石路、山路等多类型道路。耐久交变试验接近于用户的工况,更多的是考验车辆底盘的侧向支撑稳定性,发动机动力总成的耐久可靠性,一汽奥迪的车型需要连续8个半月,日夜进行7×24小时的行驶,试验里程10万公里,等效用户工况行驶30万公里。通过这一系列的测试全过程模拟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每一种驾驶路况,验证车辆在特殊工况下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在电池包穿刺实验时,用钢针扎穿电池后,5分钟内不准冒火给出充足逃生时间。火烧试验将电池包在明火中放置70秒,再用隔热板将明火与电池包隔开,继续烘烤60秒。要求电池离开火源后,不能发生自燃现象,且各项基本功能能够正常运转。
奥迪针对电池包做了197项实验,这比国标多了179项。在生产时,每一个电池包100%经过下线检测。在国标基础上,又额外加了300多项实验。每一块电池都得通过436项检测,全程把控生产制造的品质。同时对纯电车型零部件的测试标准极其严格,包含500多项试验,就拿滑车试验来说,奥迪把电池放在滑台上,然后滑台突然急停。这急停的时候,加速度能达到 60g(国标15 - 28g),相当于F22战斗机最大加速度的9倍。而且,奥迪要求经过测试后,电池包不管是结构还是性能,一点变化都不能有,就算是塑料件这种比较容易坏的地方,也绝对不能出现裂痕。
还有底部撞击试验,模拟车托底,在这试验里,电池表面有点凹痕没事,但必须还能正常充电放电,热管理系统也得能正常工作。机械振动测试,奥迪除了按国标标准外,还按照自己的标准再次进行测试,各个轴的强度都达到国标 3 倍以上,总测试时长172小时,差不多相当于车跑30万公里。
浸水测试国家标准是把电池包在1米深的水里泡30分钟,泡完之后不能有电解液漏出来,功能还得正常。奥迪呢,不仅是水浸,还加上了温度冲击。先把电池包升温到55℃,然后在30秒内把它浸到5℃的冷水里,泡5分钟,再拿出来加热,就这样反复循环,持续大概120小时。奥迪在这些测试上这么严格,就是为了给咱消费者造出更安全、更可靠的车。
而正是因为这些严谨测试和生产制造工艺才让许多奥迪车主在发生意外时安然无恙。有位A3车主曾表示;“那天正常开着我的奥迪A3上班,突然天上掉下来一圈钢管,直接砸在引擎盖上!整个车头都被压扁了,车轮都变形了。我当时脑子一片空白,结果解开安全带一检查,自己连皮都没破。后来看新闻才知道,钢管至少三吨重,从高空砸下来冲击力得多大啊!修车师傅说,奥迪的车架和挡风玻璃扛住了大部分冲击力,要是换普通车,估计车顶都塌了。”
2、服务篇:看不见的守护
豪华品牌的价值也不只能通过产品来展现,服务的理念、能力和态度也是豪华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用户安全的一大保障。而奥迪正是做到了从售前到售后的全方位关怀。从服务能力上,一汽奥迪引用了在线ElsaPro维修系统并建立了经销商售后培训、认证及竞赛体系,为经销商售后服务人员提供了超过50000小时的专业技能培训,确保每一位技术人员都具备优秀的服务能力。目前,奥迪已拥有超过13500名通过严格服务认证的售后服务专家。
用户体验上,卓·悦Plus为用户提供20公里内免费上门取送车、7X24小时救援以及长时间维修代步车服务。8小时钣金快修,提前预约可在60分钟内完成,同时保养项目与价格公示和维修旧件展示也保证了维修价格与过程的透明化。
通过对售后服务人员能力的提升和服务过程的优化与规范,提升经销商专业价值和服务品质,打造行业服务标杆。一汽奥迪致力于在售后服务全场景中能够给用户带来专业、尊贵、愉悦的体验,传递出豪华不止于车的价值观。
无论是风雪交加的寒夜,还是举家同庆的春节,一汽奥迪为900多万车主的平安旅程保驾护航。2025年1月28日除夕,淮北一汽奥迪经销商接到王先生的救援电话,救援专员从休假中立即到岗,由于事故较大,救援人员第一时间进行电话安抚,并协助报保险处理事故。为了王先生能尽快与家人团聚,救援人员火速携带救援物资到达现场,并免费提供了一汽奥迪Q4 e-tron替换车,后将事故车辆拖回店内。大年初一车辆就已完成拆解定损工作,并在3天内与保险公司确认维修方案,保障用户的车辆尽快完成维修。
当竞品压缩测试周期,奥迪产品必须完成"两冬两夏"700万公里验证,在漠河-40℃的极寒与吐鲁番50℃的地表温度中淬炼品质。这种近乎偏执的测试标准,确保交给用户的每一款产品都安全可靠,为奥迪的每一位车主实现全生命周期保驾护航。
造车是百年赛道,绝无捷径可言
正如一汽奥迪执行副总经理李凤刚所言,一汽奥迪经历时间考验和无数代产品的经验,为用户提供安全、环保、豪华、可靠的高素质座驾和全方位的用车体验。
坚持长期主义,造车不走捷径,作为拥有百年积淀的豪华品牌,一汽奥迪坚守时间沉淀价值,从前期项目管理和质量规划,到整车生产过程、质量验证分析,都建立严苛的质量标准和流程。正是奥迪这种始终坚守豪华底蕴,不为短期利益所动,不仅在技术、质量上坚持“过剩冗余”,在测试上依旧花费大量时间,才确保在任何极端、极限条件下,奥迪车都是可靠的。
打造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产品,而非是追求速度上市的妥协产品。从1999年一汽奥迪A6首开加长先河,到2008年推出长轴距版奥迪A4L开启国产B级豪华轿车的“L”时代,再到2018年奥迪Q5L以越级表现树立豪华中型SUV价值标杆,一汽奥迪始终坚持“在中国 为中国”的理念,以全球标准打造更适合中国用户需求的豪华汽车。
一汽奥迪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李凤刚说过:“造车是百年赛道,绝无捷径可言。”这一论断不仅凝结了奥迪116年的造车哲学,更映射出深耕中国市场37年,奥迪在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中,不放过一丝一毫的努力,让品质经得住时间的检验,赢得了900万用户的认可。
写在最后
站在汽车产业百年变局的十字路口,一汽奥迪用3月销量证明:真正的豪华从不需要喧哗取宠。每一辆新奥迪的背后,是投产前无数次严苛的实地测试验证,是量产后复杂的工艺流程和层层的质量把控,是为用户全生命周期的保驾护航。这也是奥迪品牌作为116年的造车专家的坚持,它用自己执着诠释着安全是奥迪百年不变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