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期间,汽车行业的领军人物们再次发声。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以及小米董事长雷军等业界大咖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
冯兴亚,一位地道的汽车界精英,其见解多聚焦于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直击行业要害。何小鹏则把目光投向了产业智能化领域。而备受瞩目的汽车界明星雷军,关注点颇为独特,他不仅就自动驾驶量产、智能网联生态等出谋划策,还因提议优化新能源车牌设计而引爆热搜。
福祉车值得关注
冯兴亚于两会期间,针对新兴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革新之路,提出了一系列前瞻性建议,着重强调了创新驱动、核心技术突破及产业链深度融合的重要性。针对汽车产业,他特别关注了补能机制、电池循环利用及无障碍出行车辆,这些议题迅速吸引了公众目光。 在车辆能源补给模式上,冯兴亚指出,换电模式不仅契合双碳目标,还能切实缓解充电难题。面对换电设施成本高、规划滞后及标准不一等挑战,他呼吁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加速布局规划,并逐步统一换电标准,多管齐下以推进换电模式的广泛应用。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广汽已涉足换电领域,但并非当前主流力量,其相关进展尚显稳健而非迅猛。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兴起,大批已服役5至8年的动力电池正步入退役高峰期,其回收再利用问题已成为汽车产业亟待解决的新挑战。冯兴亚呼吁,应加速制定专项法规与标准,优化产业布局以提速产能规划,并强化监管力度,确保回收流程规范化。而车企展现社会责任的又一窗口,则是无障碍汽车的推广。这类福祉车,作为特殊群体出行的重要保障,却因数量稀缺、研发成本高昂及改装难度大,远不能满足庞大需求。截至2023年底,国内无障碍车辆总销量仅逾千台,相较于逾亿特殊群体的出行渴望,差距悬殊。对此,冯兴亚提议,政府应出台扶持政策,拓宽合法改装界限,完善相关服务体系,加速无障碍车的普及步伐,为特殊群体打造更加友好的生活环境,让每一次出行都充满温情与便捷。
何小鹏聚焦于科技前沿
何小鹏聚焦于科技前沿,力推智能机器人发展,拓宽智能驾驶的应用版图,并呼吁健全新型航空器的认证框架,智驾险成为一大亮点。2025年新春伊始,中国汽车行业迈入智驾平权新纪元,长安、比亚迪、吉利等巨头竞相发布智驾新方案,小鹏、华为等智驾领军者加速冲刺,特斯拉FSD的正式上线,更是激荡起智能驾驶领域的又一轮激烈角逐。
针对智驾车型责任与保险方面的模糊地带,何小鹏提出构建智能驾驶保险框架:首要任务是推动《道路交通安全法》更新,清晰界定L3及以上智能驾驶事故的责任归属;其次,携手保监会,共创智能驾驶保险业界准则,设立技术风险测评与精算体系;再者,倡导车企与保险公司携手,研发专属保险产品,依据技术路径灵活调整保费,共享车辆数据以优化风控,减轻新技术推行的社会负担。
雷军一呼百应
雷军的建议分别是《关于加快推进自动驾驶量产的建议》《关于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的建议》《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关于优化新能源汽车号牌设计的建议》《关于加强“AI换脸拟声”违法侵权重灾区治理的建议》。
在众多热议话题中,新能源号牌设计的优化跃然成为网友瞩目的焦点。特别是那句掷地有声的言论——“新能源的绿色牌照,无形中束缚了汽车设计的创意翅膀”,瞬间激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共鸣。值得注意的是,雷军并非首位提出改牌之声,早在2023年3月,乘联会便已向国家相关部门递交了一份关于新能源绿牌改革的提案,其核心旨在推动新能源车与燃油车在牌照上的平等对待。 然而,雷军的改牌倡议还蕴含着另一番深意:当前车牌缺乏智能化功能,难以顺应日常出行与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潮流。因此,他呼吁重启车牌样式的深入研究,拓宽车牌的智能化应用,并积极开展试点探索。这无疑是对汽车智能化趋势的一种积极回应。 无论是冯兴亚倡导的无障碍汽车构建,还是何小鹏提及的智驾保险,亦或是雷军力推的车牌改革,这些建议均与消费者的购车、用车体验紧密相连。对此,网友们又有何独到见解呢?